欣美网 | 欣美网小编时间:2021-10-25 11:55:01阅读:951
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着固有的疼痛处理通路及调整疼痛信号的传递机制,它们的主要结构基础包括脊髓后角、脑干中缝核群、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丘脑、边缘系统的某些区域等。
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尤其是内啡肽)、5—HT及NE等是其中主要的神经递质。
三叉神经脊束核、C—T2后角细胞内含丰富的5—HT受体,直接刺激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可激活这些神经元,而抗偏头痛药物如二氢麦角胺,rizatriptan,zolmitriptan则可抑制其活动,提示该区域极有可能就是原发性头痛的起源部位。
一项PET研究发现,头痛发作时,缝际核、导水管周围灰质、蓝斑等与中枢疼痛处理有关的部位活动增强,且头痛消失后其活动仍持续存在,也提示这些区域可能就是头痛的起搏点。
延髓中缝核是5—HT能神经元的中枢,其下行性纤维通过脊髓的内啡肽能中间细胞,作用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及脊髓后角细胞,抑制痛觉传入;其上升性纤维控制着三叉丘脑束中疼痛冲动的传导,该处神经元调节机制缺陷,导致神经递质释放障碍,从而引起突触5—HT降低及神经元偶发兴奋率增加,并可激活颈一三叉神经一血管通路,引起无菌性血管炎症反应和硬脑膜水肿,因此在头痛发生中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