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美网 | 欣美网小编时间:2021-12-08 09:56:01阅读:482
【摘要】 当今医疗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对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提高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医学院校应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医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培养;创新能力;医学生 创新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新型教育。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世纪,当前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
进取、开拓和创新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对社会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唯有具有这样的素质,个人才能适应时代,国家才能加快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目前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科学,医学人才面对的是基本的社会和人群,医学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为医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实践型医学人才。
1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已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的标志和潮流,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
21世纪的人才必须有开拓进取精神,必须具有立足于本职工作基础上的创造思维与创造力。
高等医学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其责任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医疗人才,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医学院校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面对新的医疗发展需求,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培养新世纪医学生的进取性和创新精神,以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需求。
2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医科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构成的核心,是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目前我们医学高等教育薄弱环节正是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是认为医学仍然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应试教育目前仍在医学高等教育占据主流,把医科大学学生训练成为机械的、被动的答题机器,变成缺乏独立思维能力、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庸才。
虽然我国培养的医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很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能脱颖而生,人才的发展失去其个性特征,使医学高等教育失去了新的活力。
3加强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根本保证 高层次的全科医务工作者是医学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医学科技迅猛发展,现有医学知识的半衰期只有四到六年,纵使医学生目前所学的是最新知识,十年后恐怕有些也不适用。
面对如此急剧变化的社会发展,我们除给予医学生基本医疗知识,概念与技术,并尽量减少大讲堂被动式的授课以外,最主要是训练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性学习方法及思考模式,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们应改变传统僵化的医学教育思想和模式,教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整合知识的综合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必备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大学生就不能把握所学知识的精髓,得到只是书本上死的知识,而不能灵活地将知识运用到医疗实践中。
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学生缺乏主动钻研的能力,遇到真正的病人则缺少实践能力。
某些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很好,但一到临床实践时,就体现出不会融会贯通,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
诚然缺乏实践经验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医学教学中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掌握查寻阅读综合分析文献的技能,具有开拓精神的对事业具有满腔热情的医务工作者。
现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新型医学人才,因此医学院校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医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改变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3.1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医学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精神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创新意识的增强。
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教师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如果教师仅停留在传授所教学科现成知识的层面上,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他们只能扮演“传话筒”的角色,只能培养出眼界狭窄、目光短浅、思维迟钝、想像贫乏的学生,而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1]。
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式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现代合格的医学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本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会创新教育的科学研究方法。
3.2推动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建立新的医学教学模式目前医学教育中普遍存在问题是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考试注重知识的记忆性,而忽视智能的发展等等。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教学思想上有根本的改变,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在向学生传递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中引发、启发、诱导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同时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知识横向拓宽,纵向加深,不仅具备完整的医学知识,且具备较为广泛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从日趋合理的知识结构中获得创造能力的培养。
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自主、创新,让学生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3.3推动创新能力培养需激发医学生的创新欲望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目前不少在校大学生仍然十分缺乏创新欲望,学生仅仅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具备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获得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及其他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和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同时在医学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医学生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科学的怀疑态度和精神,敢于向书本所述和老师所讲提出质疑。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以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并创造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机会,在讨论中达到开发学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3.4大力加强创新性的研究教育与开展校际、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科研素质是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提倡学生进行科研创业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校已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
通过科学研究,学生可以提高和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收集和筛选文献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归纳和概括研究资料的能力等,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大胆开拓实践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性的思维模式。
我们可适当开展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开设研究性的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2],有条件的可开放部分实验室,使学生有更多动手机会,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加强实验教学,压缩理论课时数,加大实验教学所占比例,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资源,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
还可增开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强的试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把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中心工作来抓。
特别要加强七年制医学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外语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到七年教学全过程,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也要加强与各地院校间以及与世界高水平大学、著名大学的学习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许多有益的创新思路和模式,必将对培育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勇,钱艺.对高校教师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3),183转封4. [2]冯锐,张海霞,亢国英.大学阶段应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5),49转56.。
四环素牙能用瓷贴面修复吗? 四环素牙属于一种内源性的色素牙,一般的美白方式都对其无效,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美白方式,是很多朋友想知道的。瓷贴面作为较好的牙齿美白...